談創意與生態,阿里的運營智慧還有很多
來源:電子商務 2013-07-24
新浪做社交電商,雖然有弊端,但是對于一直想變現的新浪微博來說,也的確是一條唯一可走的道路。即使大家都將責任指向阿里,但是不可否認阿里的變現策略和盈利手段的確是吸引到了新浪,否則僅僅憑借所持有的百分之18的股份,還不至于左右新浪發展的所有。
阿里在過去的半年中,針對互聯網行業的布局可以說是動作頻頻,經常關注電商的朋友也肯定有所注意。從UC、新浪到高德,阿里集團似乎將社交、移動搜索以及地圖等多個重量性功能收入帳下。隨后需要做的僅僅是將自己產品和平臺注入到這些應用中,對于阿里構建的這個消費生態系統,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也是表現出擔憂,其中最嚴重的恐怕要數百度了。作為桌面搜索的絕對霸主,百度可以說過了兩年睡覺都能收錢的舒服日子,也正是這些安逸,使得其在互聯網產品布局上停滯不前,就拿現在的狀態來說,還沒有形成拳頭產品,連幾起收購都顯得有些倉促。雖然PPS的加入會讓移動視頻行業與搜索更加完美的結合,但是對于變現能力的展望卻是優點極少,百度能從PPS甚至是移動視頻行業中攫取所有利益,這些都有待市場的驗證。
不過這些都是阿里逼得,看著阿里的布局,是個明白人都知道其步伐之大令大家生畏。除了外部戰略以及布局有條不紊之外,內部調整也是相當有次序。除了平穩向雙核模式過渡,阿里在支付寶功能方面的改革也是有目共睹,至少從屬性方面,阿里已經向大家證明了支付寶不僅僅是一個工具,更是一個金融理財助手,余額寶的加入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抵不過銀行基金業務的利潤,但是它也有自己的任務與使命,改變大家對于阿里金融業務的認識,顯然要比直接賺錢要來的更加有發展潛力。
阿里在多方面業務的整合都表現出一個大公司應有的水準,依據八四居站長自己的看法,阿里在這些領域的改革都一直貫徹著系統與生態。雖然是一家以電商起家的平臺公司,阿里在互聯網屬性上的覺悟一點都不比其他人差,早些時候就已經確立了平臺、數據以及金融的發展大方向,而這些都是立足于自己產品的屬性來進行考慮的,以平臺作為所有業務發展的基礎,在收集所有交易的數據以備以后使用,通過自己手中掌握的資源以及數據再進行金融業務的拓展,阿里的業務模式一直以來都很清晰明了。而幾番合作也是圍繞這個動機開展,而且做優惠券這么長時間了,自己多少對于淘寶、京東、樂峰甚至是聚美優品的運營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他們對于電商的認識很多時候都存在一些共同點。
對于用戶的研究都多于盈利的硬性需求,雖然做生意都想著賺錢,但是以上幾家電商公司都沒有急功近利,都想著利用產品的優勢功能來提升流量粘度,到時機成熟的時候再去考慮賺錢的事情。這點比較實用,可以降低后期的種種意外情況導致的負面影響。
其次,阿里所引導的生態系統戰略是一種聰明的投資方法,因為運營了10年的淘寶平臺,雖然有諸多成功之處,但是還是有很多落后的地方,至少在商品的垂直搜索層面會讓大家感覺效率不高,否則淘寶也不會利用購買數據去做阿里云搜索,這也就說明單純的淘寶平臺并不會長久,但是轉化為一個垂直領域,轉化為一個生態系統,那么它的發展力就會變得持久。
當然,以上也只是八四居網站站長自己的想法對多年來對于電商發展的總結,雖然是經驗之談,但肯定會有紕漏之處,希望大家海涵。
文章編輯: 365webcall網頁客服工具(www.365webcall.com)
我的評論
登錄賬號: | 密碼: | 快速注冊 | 找回密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