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通”提價完成 快遞讓網店哀鴻遍野
來源:電子商務AiWeTalk的空間 2011-11-17
在網購市場,在線咨詢工具是賣方必不可少的輔助系統。而物流是買賣雙方都必不可少的環節。可能有讀者認為,每單提價0.5~1元不為過,沒必要大驚小怪,但站在賣方立場,當面對每天幾百宗訂單,甚至過千宗訂單的時候,小數就怕長算。物流開支作為比較穩定的經營開支,成本一直相對固定,也讓眾多買賣方在整體價格預算方面比較容易控制,成本管理容易達標。一旦遭遇多家物流公司短時間之內全面提價的變動,往往會讓店主措手不及。
此次首先掀開漲價風潮,讓店主們領受“第一刀”的就是圓通快遞。9月2日,圓通快遞在官方上發布消息,稱將首先在上海地區上調快遞收費標準。就在一眾店主嘩聲驟然四起之時,順豐、中通、匯通也緊隨其后,紛紛在當月發布提價公告。網購市場遭遇連番打擊,頓時變得“哀鴻遍野”。
小店主心聲:撐不住就關了
一位銷售輪滑的網店負責人表示,平時為了讓利消費者,都是常年包郵的了。他說,一方面會壓縮經營成本,另外一方面會選擇有保障的快遞公司發貨,但滑輪是重量級產品,如果用順豐起價就會超過20元,現在再遭遇提價,實在負擔不起。如果到了迫不得已的地步,只能取消包郵了,但這勢必會引來顧客的反彈,雙方的利益矛盾就會愈加凸顯。
在國內電子商務市場,無論是B2C還是C2C,尤其是后者,相當一部分經營者是將網店經營作為一個副業去執行的。在正職工作時間較為松動的情況下,利用業余時間搞創收者大有人在,經營者一家時尚拖鞋網店的張小姐就是其中的一位。張小姐的網店可以將庫存數量即時更新,讓顧客在線下單,下午下班回去就聯系快遞發貨,可謂工作、外業兩不誤,而且倒顯得游刃有余。面對此次快遞集體漲價,張小姐犯愁了,“賣雙拖鞋才賺個十塊八塊,都是憑借長期的口碑把客源積攢下來的,現在快遞說漲就漲,我是進退兩難”。這話道出了不少小賣家的心聲,“原本就是薄利經營,實在做不下去關了算了。”
物流公司訴苦:價格回歸
提起“快遞漲價”,作為該行業的資深從業者,韻達快運副總周柏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不叫漲價,應該叫“價格回歸”。10年前我們送一件外地件至少也是 50元起價,現在早沒這個行情了,甚至經常有10元送3票的同城快遞,壓得喘不過氣了。而且老客戶的收費比官網上的標準更低,提價了也沒到那標準,所生意只能說是價格的緩慢回歸,接近自身的真正價值。
對于一些規模較大的B2C企業,可能會使用一些類似商艦商務的平臺去進行綜合運營以減少經營成本,提升利潤空間,但對于一些“寄居”在各大電商平臺上的C2C賣家而言,生存空間受到積壓是無可爭辯的事實,國內知名電子商務專家中國諾網nuo.cn表示。隨著我國電商市場參與者逐年遞增,行業競爭漸趨充分,市場開始向著成熟、理性的方向發展,當初那些“日進斗金”的日子可能已成為神話,當下如若想在電商市場站穩腳跟,講的都是服務,拼的都是實力。快遞費提高了,如果快遞速度、服務都能同步提升,相信大多數消費者還是覺得物有所值的。
快遞行業現狀
根據發布的2011年研究報告顯示,截至到2011年6月,國內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為3492億元,國內B2C、C2C與其他電商模式企業已達 20500家。在快遞服務業方面,2011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5.8億件,業務收入335億元。從電子商務市場與快遞市場的匹配角度來看,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產生的龐大交易量已經超過了目前中國快遞行業的承載力,也就是說,快遞行業一直在超負荷運行。
快遞行業與電子商務行業的非同步發展迫使很多電商企業自建物流體系,以應對日益遞增的訂單需求。從早期自建物流的亞馬遜中國、再京東商城,再到當當、凡客等,綜合類電商自建物流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但面對數量巨大的C2C市場,可能這僅僅是杯水車薪,物流量遠遠未能到與其“分庭抗禮”的地步。
編輯視點
在CPI快速上漲背景下,薪酬、運輸費用等同步上漲也在情理之中,而提高快遞收費標準,在改善配送速度和質量方面有著積極意義。今年多家民營快遞公司加快了直營步伐,同時新建、擴展旗下的分撥中心、轉運中心,在推廣員工的手持終端覆蓋面積上也投放了很多資源,成本增加算是服務體驗價值提升的一種合理反映。
我的評論
登錄賬號: | 密碼: | 快速注冊 | 找回密碼 | ![]() |